美中贸易战近来出现缓和迹象,连日来两国都积极释出善意,为美中次长级官员本周协商、十月部长级贸易谈判,营造友善气氛;不过,日经新闻昨报导,此一转圜其实是美国总统川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面临国内政治与经济压力下的妥协,不得不跨出小步,寻求化解双方深度的贸易分歧。
北京可能将华为与谈判脱钩
日经报导,接近中国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在未来贸易磋商期间,「将可能会缩小关税目标」,且北京可能把华为问题和贸易谈判脱钩,以应对美国国会议员的国安顾虑;北京可能以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降低双边贸易失衡,换取华盛顿延缓实施关税。
报导指出,美中谈判涉及许多棘手议题,包括北京对中国国企补贴、美国对华为制裁,但中国释出实施法律保护的正面讯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表示,保护智慧财产,「会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
政治担忧促使太平洋两岸美中官员重上谈判桌。美国谷类价格下跌,农民出现偿付农机具设备贷款的财务困境,而许多农民是川普支持者;川普明年进入大选年,对其政治地盘的选民,需要越来越敏感。美国黄豆出口协会执行长苏健(Jim Sutter)表示,美国农民对已延烧一年多的贸易战耐心渐失。
另方面,中国上月才举行前、现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都参加的北戴河闭门会议,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高官在北戴河会议中,可能面临退休中共长老压力;中国一位不具名公部门经济家表示,习近平领导层在香港示威抗议延烧、美中贸易冲突等方面,于北戴河会议中「明显遭到批评」。
中方新购逾60万吨美黄豆 1年来最大笔
北京十三日把中企新采购的「美国黄豆、猪肉等农产品」纳入关税豁免清单,继日前首次公布对十六项美国货豁免廿五%报复性关税的清单后,再伸出橄榄枝。中国民间买家近日购买了六十多万吨美国黄豆,将于十至十二月装运,为一年多来最大笔交易。
川普十二日甫表达愿意考虑和中国达成过渡性的临时协议,虽然他「宁愿达成全面性协议」。川普日前甫宣布,把对二五○○亿美元中国货加税(关税由廿五%提高至卅%)时间延后两周,从原订十月一日延至十月十五日。